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设计应用 > 芯片凸点技术发展动态

芯片凸点技术发展动态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第58所 肖汉武 时间:2001-01-15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芯片性能按每十八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芯片的制作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然而封装成本却下降不多。在某些产品中,封装已成为整个芯片生产中成本最高的环节。因此,封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事实上,传统的封装技术正成为制约电路性能提高的瓶颈,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快速、高性能、小尺寸及低价格的需求,各种新型的封装技术应运而生,从几年前主流的BGA(球栅阵列)到如今十分热门的CSP(芯片尺寸封装),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举一例说明,韩国的Amkor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封装代工制造商,五年前他们的封装类型就有200种之多,现在已达到600种。在这些最新的封装技术中,Flip-Chip(倒装芯片,简称FC)技术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CSP(即1x CSP)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FC技术的关键就是

什么是Flip-Chip

    众所周知,常规芯片封装流程中包含粘片、引线键合两个关键工序,而FC则合二为一,它是直接通过芯片上呈阵列排布的凸点来实现芯片与封装衬底(或电路板)的互连。由于芯片是倒扣在封装衬底上,与常规封装芯片放置方向相反,故称Flip-Chip。

    与常规的引线键合相比,FC由于采用了凸点结构,互连长度更短,互连线电阻、电感值更小,封装的电性能明显改善。此外,芯片中产生的热量还可通过焊料凸点直接传输至封装衬底,加上芯片衬底加装散热器的通常散热方式,芯片将更“酷”。

  FC最主要的优点是拥有最高密度的I/O数,这是其他两种芯片互连技术TAB(载带自动键合)和WB(引线键合)所无法比拟的。这要归功于FC芯片的PAD(焊盘)阵列排布,它是将芯片上原本是周边排布的PAD进行再布局,最终以阵列方式引出。据报道,采用这种方式可获得直径25μm、中心间距60μm的 128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