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设计应用 > 基于混合建模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研究

基于混合建模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研究

作者: 时间:2009-06-30 来源:网络 收藏

摘 要 针对片上系统的验证,提出新的验证平台,实现验证方法。首先介绍验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抽象层次模型混合(Co-Modeling)的方法构建出验证平台。然后,阐述了此验证平台的优点,如验证环境统一、仿真速度快等,接下来介绍了验证平台架构及关键部分的具体实现。最后以一个实例说明此验证平台的可用性。此验证平台适于实现SoC验证,降低了SoC的验证难度。
关键词 片上系统软硬件协同验证混合验证平台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192012.htm


引 言
伴随着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和摩尔定律的不断应验,IC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已经足以将整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中,这种技术就是SoC(System onChip,片上系统)技术。相对于PCB(Printed CircuitB0ard,印刷电路板)级的系统,SoC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SoC意味着更好的电路时序和更高的可靠性,但同时SoC也意味着更复杂的逻辑。为了解决SoC的众多设计难题,SoC设计方法学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复用技术;然而系统的复杂度决定了不可能简单地将各个IP模块集成起来就完成了SoC的设计,SoC验证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验证问题成为SoC设计的新的挑战之后,人们逐渐提出各种应对方法。其中,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的思想,切实反应了SoC验证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本文以SoC软硬件协同验证思想为基础,提出一种验证平台的实现;同时考虑到SoC的不同设计层次,建立起统一的高速的系统级验证环境,有效的缓解了SoC验证中的关键难题。


1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
SoC设计中,系统的功能是需要SoC的软件硬件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的,这就出现了软硬件接口的验证问题。在以往的系统设计流程中,由于软件的实际运行需要一个完整的可用的硬件平台,软件与硬件的接口的验证过程是在硬件全部开发完毕,至少获得了硬件原型之后。这样的开发流程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可能出现设计上的错误。而要纠正这样的错误,要么修改软件来适应硬件(这一般都会导致系统整体性能的损失),要么修改硬件来适应软件(这又要导致硬件的设计、制造的更改,造成成本上升,设计周期延长)。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设计者所不希望看到但是又不能保证避免的。所以,在SoC的设计方法学中,必须在软硬件的开发过程中,就完成硬件原型的建立,并开始软硬件的联合验证,即SoC软硬件协同验证。


2 混合实现SoC软硬件协同验证
本文在一般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混合建模方法(Co-Modeling),使用各种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共同组成SoC硬件系统,直接为SoC的软件提供可运行的载体,来实现SoC软硬件协同验证。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包括事务级模型、功能性模型的高抽象层次的模型和RTL模型。
2.1 验证平台架构说明
如图1所示,整个验证平台的架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软件建模部分,以PC机上软件的形式建模;硬件建模部分,以FPGA的形式建模。全部的硬件部分和除“ARM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之外的软件部分都用来建模SOC硬件系统,SoC软件可以直接在这个SoC硬件系统模型上运行、调试,如图中“ARM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所示。验证平台建模的SoC硬件系统,是针对ARM架构的SoC,以AHB总线为基础。AHB总线上的各模块为建模的基本单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SoC 建模 软硬件协同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