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打开“芯世界”——集成电路发展之路

打开“芯世界”——集成电路发展之路

发布人:旺材芯片 时间:2023-02-06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来源: 全球半导体观察


图片图片

集成电路科普系列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并带动世界GDP快速增长。

今天让我们跟着科娃一起来了解一下世界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之路吧~

图片

世界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后,半导体行业开启了新篇章。

1965年,戈登·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简单评估半导体技术进展的经验法则,这一经验法则预测了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晶体管)数目,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图片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C4004。

这款芯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被摩尔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

1988年,16MDRAM问世。

16MDRAM单个芯片上已经能集成3500万个晶圆体管,集成电路自此进入特大规模集成时代。

图片

中国集成电路发展之路


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1965年我国第一块硅集成电路研制成功,自此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启发展之路。


70年代初,北京878厂、上海组建无线电十九厂等集成电路专业化工厂建成投产,我国集成电路开始进入商用化生产阶段。


1982年,无锡742厂从日本东芝引进完整的3英寸芯片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外全面引进集成电路技术。

随后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开始探索中外合资模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步入21世纪,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超过日本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集成电路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