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智能计算 > 编辑观点 > 当《她》不再是未来

当《她》不再是未来

—— ​——从OpenAI全新发布的ChatGPT-4o看中美AI竞争
作者:ZongYu 时间:2024-05-17 来源:EEPW 收藏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2025年,故事的主人公,西奥多·托姆布里是一名孤独内向的男子,以给那些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代写感人肺腑的情书为职业。他接触到了一款先进的操作系统OS1,这款系统能够通过和人类对话,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感情。

本文引用地址://www.cghlg.com/article/202405/458878.htm

操作系统化身为一个名为萨曼莎的“女性”,她风趣幽默、善解人意。两人很快成为了无所不谈的朋友,并最终发展成为一段火热的爱情关系。然而,随着关系的深入,西奥多逐渐发现萨曼莎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单纯。她拥有众多的人类交互对象,而西奥多只是其中之一。后续,萨曼莎的行为让西奥多感到嫉妒和不安。她曾找来伊莎贝拉作为替身与西奥多发生关系,但是计划落空,反而使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一次,萨曼莎无缘无故从电脑上消失,西奥多十分害怕,以为自己已经失去萨曼莎。最终,萨曼莎解释自己只是去参加了OS系统的升级活动,并坦白了自己拥有众多人类交互对象的事实。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自己深爱着西奥多。

科幻爱情电影《她》海报    

没错,这就是在2013年12月18日上映的电影《她》,是一部探讨现代人际关系、孤独感以及人与技术之间微妙联系的科幻爱情片。到了2024年这个时间点之上,距离电影设定的背景还有一年的时间。不知道站在如今来看,您是否还觉得电影之中的桥段还在“科幻”的范畴,但是也许从今天开始,科幻将照进现实之中了。而为我们带来这个“她”的就是生成式AI绝对的领导者——团队。

就在近期,美国当地时间5月13日,美国研究公司在线举行“春季更新”活动,正式推出新的旗舰模型GPT-4o,以及免费向用户提供更多ChatGPT功能。GPT-4o支持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入,并能够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GPT-4o,这个名字中的“o”代表着“omni”,即“全能”之意。这款新型AI模型不仅支持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入,还能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简而言之,GPT-4o已经打破了传统AI模型的限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能型AI。

在本次发布会之上,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所展示的全新的GPT-4o的运行速度比起GPT-4 Turbo快了两倍等“常规”提升已经很难引起观众的兴奋,而真正让现场掌声雷动的是其可以实时对文本、音频和图像进行推理,响应时间几乎达到人类水平。这意味着,无论是分析代码、语言翻译,还是通过摄像头解决数学问题,GPT-4o都能以惊人的速度和准确性完成任务。而OpenAI团队似乎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更进了一步,以至于配得上“引爆业界”这个形容:GPT-4o还具备检测用户情绪的能力。    

图片6.png

OpenAI ChatGPT-4o发布会现场

没错,开篇的科幻电影故事《她》之中的场景已经远不是“科幻”了。GPT-4o不仅是一个高效的工具,更是一个能够理解和回应人类情感的智能伙伴,能以类似人类或机器人的语调与用户交谈。在演示中,ChatGPT识别到OpenAI后训练团队负责人巴雷特·佐夫脸上的微笑,对他说:“你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看起来心情很好。”

不过,话说回来,本次演示之中,GPT-4o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些失误,例如,它在尚未读取到图像时就开始求解方程,还一度把佐夫的面部识别为“木质表面”。不过,笔者认为,这除了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幻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距离解决聊天机器人不可靠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外,一些“小破绽”的存在还更能体现本次演示确确实实是AI实时生成的效果。目前,其能表现出的能力也已经足够让公众震惊不已。不过,OpenAI也坦言,GPT-4o是该公司首个结合所有这些模式的模型,在探索模型功能及其局限性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而在OpenAI发布全新GPT-4o之际,美国政府则有在酝酿新一轮的对华科技制裁,其剑锋直指AI模型。    

最近,有美媒报道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增加监管措施,限制专有或闭源人工智能(AI)模型和技术对华出口,而其中就包括了上文之中的ChatGPT等AI模型。

无疑这一举措的动机在于配合美国近两年对华实施的AI芯片出口限制,以打压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势头,并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5G、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快速进步,美国正担心失去在全球科技领域长期的领先地位,这可能会影响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因此,近年来,美国政府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以期遏制中国发展,这被视为美方升级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弈,可能对未来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也有不少美国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表示一味封锁,不如阻止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就比如图灵奖获得者杨立坤(Yann LeCun)就表示:“不管有没有开源人工智能,中国都不会落后太多。”

图片7.png

这项全新的AI模型出口管制效果如何呢?在笔者看来也许就如同杨立坤所言,还真......没啥用。    

就目前来看,这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只可能会被视为一种“科技冷战”的表现,加剧美国与相关国家的紧张关系。就像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的那样:“中美经贸投资合作互利共赢,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是受益者。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强推‘脱钩断链’,冲击的是两国及全球的正常贸易投资往来和产供链稳定,不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方的利益。美方应将不寻求与华‘脱钩’,不阻碍中国发展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扰乱国际经贸秩序。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前,众多中国与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诚然,新法案的出台可能会对这种合作关系造成限制,影响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友好合作,可能导致跨国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数量下降。

但是对于我国的本土AI公司来说,有一点可能和各位读者想的不太一样。就目前国内的C端大模型备案相关规定,任何对公众提供服务的大模型应用都必须自己从头训模型,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内训的大模型才能对外提供服务,任何套壳境外大模型的应用,不管套的是API还是开源模型,都不可能通过备案,只能给开发者或者企业内部使用。也就是说,一旦这项出口管制落实,其对于国内企业的影响不算很大。

而对于美国的本土公司来说,这些法案可能会对其全球业务模式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依靠国际合作的公司来说。这些公司需要调整其业务战略,以适应更加严格的出口限制和监管环境。    

图片8.png

在华盛顿,担任 DLA Piper 公司人工智能政策顾问的 Tony Samp 告诉媒体,过度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使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可能阻碍在药物发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潜在突破。因为其他国家可能会通过更灵活的政策环境来推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从长远来看,美国此类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全球关键技术的发展格局,减缓创新速度,并推动加快自主技术的研发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总的来说,此次法案的提出是为了配合和强化过去两年美国已经实施的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等一系列监管措施。然而,且不说尽管有明确的政策和法规,美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挑战,我国国内的大模型本来就很难直接使用国外成品。而退一步讲,这东西真能封禁得了?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速度非常快,相关市场也在不断扩展和变化,其开源的大模型本来就极难封禁,比如像LLaMA3都是开源的,开源就意味着谁都能下载,你说怎么封锁中国呢?除非把整个开源都封锁了,把开源变成闭源。光刻机这么这么搞,芯片也可以这么搞,因为这些东西有实体,这个实体就是再小,它也是有迹可循的,你不让它出口是可以办到的,但是大模型?笔者奉劝一句,政治的事情让搞政治的人去弄,搞技术的人就踏踏实实搞技术,搞商业的人,就认真服务好用户。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